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493篇
综合类   854篇
基础理论   174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88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ith the transi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toward a green economy,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elements that can either support or impede this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green economy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MENA) countries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the green economy in MENA countries by analyzing key factors such as access to clean fuel, GDP, and CO2 emissions. The study aim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long- and short-term effects, assess the presence of a long-run relationship or co-integration between the parameter estimates, and evaluate the progress of MENA countries toward a green economy based on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Using quarterly and seasonally adjusted data from 2000 to 2018,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RDL)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co-integration of the factors in the long and short terms. Multiple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were also used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a green economy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ss to clean fuel for technology and cooking, GDP, and CO2 emissions. The study's findings indicate a clear long- and short-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alyzed factors, as confirmed by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variables are cointegrated and potentially relevant. Additionally, the result of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bound test shows that the green economy variables, GDP, CO2 emissions, and access to clean fuel, are cointegrated in the long-term.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历了生态农业、化学农业到生态农业的变迁,生态农业是起点也是终点。发达国家饱尝了发展化学农业的苦果,随后转轨到生态农业的道路上,最后认识到只有发展循环农业才能够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的循环农业特别强调生态内涵和变废为宝理念,政府的财政投入和科研投入力度很大。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发展循环农业,但目前还并不普遍,化学农业还占有很大比例。学习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会让我国尽早走上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强化农业产业化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科研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循环经济法制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再生水为例,指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思路。归纳总结了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并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例,对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不平衡,整体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京低碳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地区距离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由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低碳发展策略选择,以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6.
港口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环境管理是港口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现阶段中国港口群建设过程中出现环境管理理念落后、环境保护积极性不高、生态功能无序等现象,导致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紊乱.通过论证基于港口群基础上建立环境管理机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界定机构的目标、人员组成以及职责与运作,旨在为解决港口群现有环境问题、谋求港口群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低碳经济理论的内涵与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与主要技术对策、绿色农业视野三个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来综合分析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康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空气质量改善进程,2013 年国家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本文基于空气污染与健康效益评估模型(BenMAP),对人口分布资料、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等进行了本土化修正,采用“支付意愿法”与“疾病成本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PM2.5 污染变化引起的环境健康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2.5 环境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如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空气质量目标全面实现,可以避免城镇8.9 万居民的过早死亡,减少12 万人次住院治疗以及941 万人次的门诊和急诊病例,实现的全国健康效益约为867 亿元/ 年,说明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健康有益性。本文对政府部门开展污染损失评估及制定环境健康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环境预警制度蕴含了一项使行政权力合法扩张的"对应性架构",即预警级别与"强制型"或"限制型"措施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在制度运行过程当中,环境行政权力却出现了"选择性失语"和"运动式肆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预警级别发布时的"隐匿"与"从轻",从而对公民健康权益保护不足;二是预警状态下环境行政权力的扩张过度,使得对个人自由与企业经济自由侵害过度。由于环境治理领域"被害人-加害人"二元对立关系的模糊化、趋同化甚至同一化,传统公法学体系中的权力制约理论无法对预警状态下多样化和多层次性的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地规制。那么,便有必要对现有的环境预警制度进行修正与纠偏。因此,可以从"对应性架构"的载体及其前后两端入手,对环境预警制度进行法治化建构。具体而言,对环境预警的载体"应急预案"进行形式改造,提高环境应急预案的规范层级,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制定、修改等程序性规定;明确不同预警级别设定的规范层级,将作为被宪法所保护的客观利益——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边界——通过"前端"预警标准予以划分;对预警状态下行政权力的"外部"制约程序予以完善。基于预警级别标准体系的划分,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对"后端"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附带性审查",同时,赋予私主体直接针对预警状态下具有"外化"法效力的内部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诉权。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是论证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合理性的关键环节之一。以武汉市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例,通过对该产业园规划与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论证了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的合理性,为国内同类产业园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